第875章 坎儿井
“叮,恭喜宿主获得十挺轻机枪和制造工艺图纸。”
“叮,恭喜宿主获得建造坎儿井修建方法和路线图。”
…………
朱由检正在和定王商量澳洲的事情,突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这次不但奖励一千万积分,还奖励了轻机枪和轻机枪制造工艺等很多东西。
后来连坎儿井的修建路线图和方法都奖励给朱由检。
这个坎儿井朱由检太需要了,西域很多地方不适合人生存就是因为没有水源。
虽然当地前期也有一些坎儿井,可是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不出水了。
说起坎儿井,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水利工程,它可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工程。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基本以农耕文明为主,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在机械化时代没有到来之前,农业完全是“靠天吃饭”。
因而只有在400毫米降雨线内的地区,才是农耕文明最为发达的地方,即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
即使到了清朝末期,400毫米降雨线之外的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还属于苦寒地区,少人居住。
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地处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虽然属于古西域范畴,但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从汉代开始,匈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西进过程中,吐鲁番都是必经之地,也是必争之地,因而这里成为了中原王朝屯兵的重要枢纽。
早在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汉朝就在这里设置了戊己校尉府。
既然有了兵卒,就需要粮食,而在当地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就成了当务之急。
之所以要在当地屯田,是因为粮食运送过程中的损耗相当大,任何一个王朝都没办法长期承受将大批量粮食从中原地区运到吐鲁番地区的沉重负担。
最早这里依托着绿洲建立起了小规模的古城,如交河古城和高昌古城。
但能够发展起文化灿烂、规模较大的古城,当地人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赠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智慧——坎儿井。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水利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神奇的走向和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保存珍贵的水源,为干旱地区的人民提供足够的灌溉和生活用水。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于中亚,是从波斯帝国传入新疆地区的,时至今日,伊朗地区仍旧是世界坎儿井使用年代最长、数量最多之地。
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来源于中国内地,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它起源于井渠,《史记·大宛列传》中曾记载当地人来到中原找到“秦人”学会了穿井之术,从而解决了城中断水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来自于本地先民的发明创造。